top of page
精選文章 Essential Reading
匿名者
2023年11月27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成為誰的母親?(一)
懷胎生產與中止懷孕(墮胎),對於胚胎供給者的雙方(或所謂的父親或母親),都不是簡單的取捨問題。尤其在部分華人的社會文化氛圍下,墮胎的決定,帶著龐大的道德壓力(西方在基督信仰下,也可能受到相對的壓力),尤其壓迫著孕育著胚胎的女性。也因為不能說的壓力所導致的情緒,讓女性承受了更多的苦
0 次查看
匿名者
2023年11月27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成為誰的母親?(二)
根據Eva Pattis Zoja,一位米蘭的榮格分析師,在他的著作《Abortion: loss and renewal in the search for identity》回顧了不少1970-1980年代的文獻,探討女性在中止懷孕後的情緒反應,透過研究指出,不是每位女性都一
2 次查看
胡綺祐
2023年11月27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從繪畫創作中,讓親子「藝」起探索吧
「創作即是療癒」,一直是藝術媒材所帶來的珍貴價值,人們可以從創作中宣洩情緒、釋放壓力,更是一種自我照顧的方式,然而,也有人遇到媒材便有莫名的焦慮感
0 次查看
匿名者
2023年11月27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成為誰的母親?(三)
中止懷孕(墮胎)可能造成的情緒反應及相關影響包括:後悔、憤怒、麻木、空動、罪惡、羞恥、孤單、被孤立、失眠、做惡夢、自殺意念、憂鬱、焦慮等。尤其讓人困擾的是:不知道下一波情緒何時會襲上來,也不知道到何時會結束。且每次被情緒用力拍打時,就好像被掩沒在情緒的大浪裡,無法動彈。
0 次查看
匿名者
2023年11月27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成為誰的母親?(四)
作為這一系列文章的最後一篇,重新把「中止懷孕(墮胎)」放到象徵的層次來思考。如同Eva Pattis Zoja這位分析師指出,如果我們太僵化地看待事情,很容易落入表淺的教條主義,但如果能夠以象徵的思考模式來面對,可以避免掉進價值判斷的困境。
0 次查看
匿名者
2023年11月27日讀畢需時 1 分鐘
【心理師談親職教養】
常常有朋友們跟我說,在親職教養上遇到很多的挫折跟困難,總是會不小心在某些點情緒失控,總是沒辦法給出更多的包容與愛。
每次發完脾氣後卻又滿懷愧疚,後悔不已,甚至是抱著剛剛暴怒飆過一頓的小孩一起大哭。
0 次查看
王思涵
2023年11月27日讀畢需時 1 分鐘
【心理師好黑暗專欄】霸凌的世界
霸凌,是個沉重的議題。
霸凌,不是只是霸凌者與被霸凌者的關係而已。在霸凌者與被霸凌者之外,在強者與弱者之外,
還有一種人。
3 次查看
王思涵
2023年11月27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心理師好黑暗專欄】受困的家庭關係
每次治療的歷程,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人的故事跟生命價值,也都是獨特的。
不過有些話語,會不約而同的出現在不同的治療室裡,會透過不同的人,不同的聲音說出來。
0 次查看
林甄君
2023年11月27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母親,一個又脆弱又堅強的角色~談產後憂鬱
「心理師我跟你說,我養這個孩子,小的時候……,我其實……,但我從來不在他面前哭……」談到母親這個角色,讓我想起了自己的母親在醫院治療時,身上插著許多管子,卻只是淡淡地說:「嗯,今天很不舒服。」而我在一旁卻心疼到快掉下眼淚,當時的自己不懂母親為何有辦法承受這些。
0 次查看
張巍鐘
2023年11月27日讀畢需時 1 分鐘
致命吸引力 (fatal attraction)
社會心理學家觀察到起初吸引倆人在一起的特質,最終成為導致分手的原因,這特質或是原因就是「致命吸引力」。簡單舉幾個例子,或許一開始欣賞一個人很有理想,但漸漸覺得對方不食人間煙火。有可能是欣賞一個人態度堅定,但後來又認為對方固執。有時欣賞一個人隨和,卻隨著時間認為對方沒原則。
1 次查看
胡綺祐
2023年11月27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性在親子口難開,該如何和孩子談性?】
日前一則新聞報導,教師因教導小三生使用保險套而引發了許多的爭議與討論,更早之前,在推動多元性別,提倡性別平等的社會運動中,性教育的教材編制,更是讓許多人走上街頭,紛紛表達自己的訴求,究竟性議題,要如何進行討論,或如何向孩子開口說性呢?
0 次查看
胡綺祐
2023年11月27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急驚風爸媽,慢郎中小孩】
「書包另外ㄧ邊揹起來,動~作~快!」一位媽媽用著高八度的嗓音,催促她補習班下課準備離開的兒子。
經過這對母子身邊,著實被這音量嚇了ㄧ跳,不禁讓我想起許多家長曾向我反應:「我家小孩動作慢吞吞,寫功課慢、走路慢、吃飯也慢,都要我ㄧ直催、ㄧ直催!」
0 次查看
張巍鐘
2023年11月27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過去之心不可得,現在之心不可得,未來之心不可得。】
在有心理學這學門創立之前,人很早就發現「心」的重要,心理學許多重大發現其實在祖先智慧中早就出現,而活在當下一直是不同心理治療或不同生活哲學所倡導的。
2 次查看
胡綺祐
2023年11月27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我們如何在校內、校外接住這些學生】
「最近校園好不平靜,上周才又剛通報了一個。」一位大專校院心理師惋惜地說著。前陣子,許多校園自傷、傷人的新聞事件,無論是已遂、未遂,總讓人心疼與擔憂:我們的學生怎麼了?大家開始紛紛談論情感教育、生命教育,於是,校園內的諮商輔導機制,再次受到了關注。
0 次查看
張巍鐘
2023年11月27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一例一休加班合理化,家庭功能又會如何?】
制度彈性與多樣是好的,但「加班合理化」的理由若是必須加班才能養家,這不難看出政府捨低薪問題不解決,而開放加班彈性。取捨之間,將會付出更難維繫家庭功能的代價。
0 次查看
葉秉憲
2023年11月27日讀畢需時 1 分鐘
【直視『小偷家族』:什麼都假,但愛最真】
憑著各種非法手段生存的家庭,遇上被獨留家中的沈默女孩,他們真正實現了一種,不受世俗價值所牽絆的愛。在這個家庭裡,孩子們被教會以偷竊和說謊來面對一切生存的困難,看似缺乏了美德教養的家庭關係,卻讓心裡受過傷的家人們,對一間老屋形成了『家』凝聚力。
0 次查看
王思涵
2023年11月27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心理師好黑暗專欄】寫給身為照顧者的你/妳
母親節將近,有這樣的節日,是為了提醒著我們能夠慢下來看看身邊的家人,陪陪他/她們。有些人會用這個日子陪陪家人,陪陪母親,陪陪父親,對處於華人社會中不擅表達情感的民族來說,似乎也能藉這樣的機會表達情感與感謝之意。
0 次查看
王思涵
2023年11月27日讀畢需時 4 分鐘
【心理師好黑暗專欄】 「關於父母跟孩子這件事。」
「關於父母跟孩子這件事。」
「可不可以又愛他,又恨他。」
這是一句聽起來好極端的話,翻譯一下溫和一點的版本是「可不可以喜歡一個人,也允許自己對他某些事感到生氣。」這些話,最適合套用在親密關係裡面,尤其是很糾結的親子關係。
0 次查看
王思涵
2023年11月27日讀畢需時 4 分鐘
【心理學小知識專欄】嬰幼兒發展
趁著颱風天前,來跟大家講個聽完會覺得有些哀傷的小故事。
有個心理系學生必讀,但讀完之後會感到悲傷的實驗,心理學家Harry F. Harlow把剛出生不久的小猴子(恆河猴)帶離母猴的身邊,給他一個鐵絲網做成的猴媽媽(爸爸),這個猴媽媽(爸爸)會提供奶水,又給一個絨毛裹起來做成的
0 次查看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