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張巍鐘

【「核心家庭」與「原生家庭」(一)】

許多心理相關文章或是書籍常提到「原生家庭」的概念,簡單來說就是我們小時候家庭,每個孩子帶著本身的氣質來到一個家庭,孩子本身的氣質會受到家庭的形塑,一個人就算長大成人之後仍可以看見「原生家庭」的影響。因為心理自助書籍的目地,多半描述「原生家庭」帶來的傷害,其實「原生家庭」也可以成為一個人的幫助。




在一個孩子年幼的時候,往往受到環境與「原生家庭」的影響,許多問題只要環境與主要照顧者有所調整,問題自然改善。但步入青春期之後,當一個人漸漸有抽象思考能力,可以跳脫環境來思考,自然就不該把問題再歸咎於「原生家庭」。成長過程每個人都該負起責任來思考:


1.「原生家庭」影響我多少?


2. 我該如何回應「原生家庭」?



要知道自己如何被影響通常不容易,畢竟當局者迷,許多心理相關書籍或是課程多少會有幫助。知道自己的狀況有難度,不過,如何有彈性且不落入負面情緒來回應「原生家庭」的影響也不容易,尤其是在「原生家庭」前,我們多少都會變成「小孩」,某種程度我們都變得「沒力」,都會讓身體力行變得更困難。



以嫁娶文化為例,女性在婚姻中可能會有「裡外不是人」的感受,特別是傳統與現代對女性角色要求多少有些改變,所以同一個人在「媳婦」與「妻子」兩種角色之間會感受到世代的文化衝突。往往許多心理相關文章過度「神化」先生的能力,總希望先生可以扮演文化之間的橋樑,然而,先生面對「原生家庭」可能習以為常,沒有發現問題,就算發現問題卻也是一樣的無助。世代之間的文化衝突很早就存在,不同時期「老一輩的人」總覺得年輕人靠不住,文化之間的隔閡絕非三言兩語可以解決。就先生與妻子兩人而言,需要認清「核心家庭」應放在首位,兩人如何互相支持與照顧需要兩人的智慧與努力。就個人成長來說,除了堅持,找人支持與適時充電就很重要了。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