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王思涵

【後疫情時代】


「在焦慮中安混亂中建立秩序」

去年我在關於疫情的文章中提過,「當一個人感受到自己對生活失去控制感的時候,情緒通常也會跟著失控。」 單日確診破萬例的同時,有許多值得我們自我提醒與放在心裡的事情。


減少對恐慌訊息的攝取 社群中依然存在大量無論是善意或惡意的訊息,但真正能幫助人平靜下來的絕對不是多數,你可以控制你要看到什麼,你可以控制讓怎麼樣的訊息影響你的身心,適時的暫緩重複訊息的閱讀,讓生活的比例回到平衡。


我並不是全然無能為力的 政府政策不斷地隨著時間與當下的情況作出更動,家有老小的家長們特別有感,前一陣子更常聽到有家長表示,才送完孩子上課,就接到學校老師打來要停課的消息。又即便是現在疫苗普及率不斷上升的時刻,其實也有很多經醫生評估後不適合打疫苗的族群,使得所謂打疫苗後就可以正常生活的期待中,在有些人心底多了一分不安感。

即便已經兩年,甚至許多國家已經開放不戴口罩上街,好像這個疫情即將要過去時,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還是因為數字的飆升而生活變動,情緒起伏。

但仔細想想,其實比起兩年前,情況已經有了很大的不同。

「我們並非全然無能為力的」 「我們也在疫情這件事情上有所成長,我們真的都變得更加成熟,能夠更自發主動地去照顧好自己,守護身邊的人。」

我們還能相信,無論是我們自己、醫療系統,還是醫護人員,依然努力的不讓醫療系統崩塌,為的不只是確診者,還有那些原就依賴醫療系統維生的人們。

我們還能相信,病毒經過變種,經過我們對他的認識,我們知道危險已比我們過往所理解到的降低,我們也知道,原本的防疫措施在保護自己上,一直都是有用的。

「戴口罩」 「勤洗手」 「做好周遭環境的消毒」 「關心身邊的人」

日復一日,單調簡單卻又不平凡的,上述這幾點無論在任何疾病上都能發揮很高的效用。

我們還能相信,我們與孩子們都在共同經歷一個變動的時代,數位化學習與線上工作的事情會從困難逐漸地成為大家都適應得一種技能。

我們還能相信,面對糟糕的事情,我們的心態與想法,是給孩子們終生的禮物。

父母當然可以有情緒,父母當然可以為了失序的事物而感到煩躁,我們也可以在平靜下來以後,讓孩子理解我們可以找誰幫忙一起解決些什麼,孩子經常是搗亂者,偶爾又會成為幫手,這樣難得的經驗被書寫下來,被繪畫下來,也可以跟孩子一起回想這段時間你們成長了什麼。

對日子保持希望,對孩子保持欣賞,對身邊的人事物保持溫暖,保持讓自己感到安全的界線。

#我們要繼續相信,我們能夠彼此幫忙。

在疫情將人們隔絕的這段時間裡,許多在耳語文字消息中流竄的惡意與不安, 但必定也更能感受到,我們想彼此幫忙的心意,想彼此珍惜的心意。

或許你已經做得很好了,我們可以繼續做好的事情,持續保持防疫的健康心態,持續去光顧你想留下來的店家,持續去關心你在意的人們,持續的在各種變動的政策中去建立能讓自己安定的秩序。

更要持續的照顧好自己。

[舊文回顧] 真正失控的,是疫情還是你的心情 https://www.facebook.com/1783744461908340/posts/2994783057471135/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