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脾氣又有什麼用呢?」
經常有個案這樣問我。其實我總覺得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說出這句話的,不同的面孔輪替,不變的,是那種沮喪,一種曾經帶著期望,接著迎來許多失望的沮喪。
類似的句子還有「努力念書有什麼用呢?又不會被喜歡。」
「努力跟另一半溝通有什麼用呢?又不會解決。」
為什麼說這些是類似的句子呢?
回到頭來看,是誰,為了什麼,有了情緒。
是一個人,在一段關係中,感覺某些事情,某些狀態不如預期,然後可能做了一些嘗試、努力,然後迎來的,是一次一次地錯過,一次一次的誤解,一次一次的挫敗,一次一次的努力無用。從一個努力有力量的自己跌倒,漸漸變成一個無助的自己。
講出自己的需求,本來是一件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一個嬰兒,不需要說話,用哭,就能被理解,被照顧,被滿足需求。人長得越大,語言能力越強,話說得越多,好像越難讓人理解,好像越應該壓抑。
她也像是大部分的人一樣,被教會許多事,耐心,體貼,禮讓,懂禮貌,不發脾氣,她逐漸知道,難過的時候哭,不能解決大部分的問題,覺得情緒不舒服的時候,如果影響了其他人,其他事,就是不道德的,不體貼的。所以,她很早就學會了,忽視自己內心的各種小需求,忽視別人的各種踩線,忽視每一個不合理的小要求,忽略別人忽略了她的感受。
她內心有個小女孩,哭著哭著,就哭啞了,直到有一天,緩了過來,好不容易發現自己建立了一個好像可以試試表達自己的關係,她一不小心,在心裡用力大聲的喊,喊得像隻野獸,把這段時間累積的難過跟生氣說出來。
她眼前的人被嚇壞了,這段關係被畫上了一個問號,彷彿詐騙集團,一種彼此詐騙的狀態,一個人總是溫馴體貼,竟然也有失控崩潰的生氣這一面,一個人總是給出好像值得信賴的樣子,好像什麼事情都可以說的樣子,卻被嚇壞了。
是誰詐騙了誰?
沒有誰詐騙了誰,而是太多的壓抑,從小就在心裡,很難相信講出需求會被尊重,講出需求會被聽見,很難相信可以做自己,有的時候好不容易相信了,又一下子放得太多,放得太急。
「可能我做錯了,我不應該發脾氣。」眼前的她哭著這樣說。
真的做錯了嗎?很多時候沒好好被聽見,就先急著說自己錯了。
但沒學過怎麼表達自己的情緒是錯嗎?
如果你眼前看到一個3歲的孩子哭著說自己不會解乘法,真的是錯了嗎?
相信有很多人都曾經在人際關係當中有過一些錯愕的時刻,「怎麼會這樣?」下一秒,就陷入了對錯的糾結,是他錯了還是我錯了?但在更多時刻中,這個發問並不是最重要的事情。
人際關係每一秒都是學習,每個人都在一對一的關係中去經驗自己,去認識自己,也去反覆的重演一些過去的人際交往模式,總是受傷的離開,或是總是失控的摧毀了關係,或是總是忍耐,或是總是愛講道理,或是總是委屈自己。
總是去重複過去的關係,去複製翻版,其實是一件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不會乘法的3歲孩子,一個一個地用手指點著算著,難道不是很自然嗎?
回到最開始的那個問句。
「發脾氣又有什麼用呢?」
對她/他來說,過去的發脾氣都是沒用的,發完脾氣,關係就變了,變糟,變尷尬,變得回不去那樣的親密,變得互相有芥蒂,甚至失去了這段關係。所以比起發脾氣,忍耐是個更有用的方法,不斷的忍耐直到肝腸寸斷,直到絕望。
對,或許有些時候發脾氣不能解決問題。
一對夫妻發脾氣吵架,或許不能解決家務分配的問題。
一對個人對朋友發脾氣,或許不能完全改變對方總是自我中心的事實。
但,發出自己內心的聲音跟情緒,堅定的表示自己的界限跟需求,難道不重要嗎?
做一件事情,是去正視自己有這個情緒,真的沒有用嗎?
「有什麼用呢?」她問。
有用的地方不在於去解決問題,而是在於照顧自己,發脾氣,不去壓抑他,也是一種照顧自己的方式。這裡說的發脾氣,不是大家印象中的大喊怒罵,不是打架摔東西,不是去傷害人,不是刻意的破壞一件事的進行,而是承認自己的情緒,去理解自己氣的是什麼,去讓別人聽見自己的生氣,認真好好的去讓別人知道這件事情的什麼觸發了自已的不舒服。
這個去說清楚不是為了改變對方,而是為了自己,一方面你與自己的情緒同在,一方面,你允許他存在,他就不會被黑暗滋養成難以駕馭的惡獸,另一方面,也是一種對這個關係的努力,不是努力忍耐壓抑自己,而是努力讓這段關係在不委屈自己的前提下平衡且長遠的發展下去。
這就是發脾氣最大的有用。
「有一種『發脾氣』,是先緩一緩,停下來,『去發現自己的脾氣』,然後回歸到自身的感受,去照顧自己,再表達。」
「我好像不能對他發脾氣,他已經很辛苦了,他已經對我很好了。」很多人都有一種害怕,覺得發脾氣是一種對過去關係的否定,是傷害,是摧毀。但真正會傷害關係的是不適當的互動模式,而不是某一個人的情緒。
所以有兩件事情應該被分開來看,所有的好的回憶,好的互動,對方的照顧,與關愛,都是在過去的當下,甚至是未來,都是真實存在,而且值得感謝的。所有的好事情不會被抹滅,溫暖不會被抹滅,真實的感受不會被抹滅,因此,你在關係中經驗到的苦痛與不適也是真實的,不需要被隱去的。有生氣或悲傷的感受,不代表對過去所有的好地否定,就尊重過去那些好,也感謝過,想繼續收著就收著,想放在旁邊就放在旁邊,然後同時,也能好好的承認自己的情緒。
對自己能緩下來溫柔地傾聽,才能學會對他人給出尊重且堅定的溫柔。
別用壓抑去滋養內心情緒,就不會撫育出表面平靜但轉身狂暴失控的野獸。
//更多資訊//
▎月球上的心理師部落格
▎月球上的心理師粉絲專頁
▎存在催眠治療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