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王思涵

【心理師好黑暗專欄】受困的家庭關係


每次治療的歷程,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人的故事跟生命價值,也都是獨特的。


不過有些話語,會不約而同的出現在不同的治療室裡,會透過不同的人,不同的聲音說出來。



她是家族當中的大姊姊,從小,她就知道別人要她乖,要她努力,要她聽話,要她體面,要聽大人的話,要一直表現的好,要體貼父母的辛勞,要不能有自己的意見,要順從。她也一直這樣努力著,問她為什麼聽話,問她為什麼要那麼乖,她不知道,她的爸媽是別人眼裡看起來的模範夫妻,小孩聽話,事業有成,但實際上,家裡的負債已經多到爸媽不敢讓小孩知道,爸媽在家的互動有時就像冰庫,有時則是刀劍棍棒齊飛的荒謬肥皂劇。


她覺得,或許她乖乖的,爸媽就會開心,就會好好的,就不會再有爭執,就不會有人動不動就要鬧離婚鬧自殺。


她快樂嗎?


其實多數時候是不快樂的。

但就憑爸媽這一句「憑我把你從小養到大。」

所以她從來沒跟他們吵過,她只是在念大學的時候,逃走了,逃去很遠很遠的地方。


很多家庭都有這樣的故事大綱,當中的情緒,掙扎,畫面,各有不同。


有些人後來就這樣不回家了。

但有些人還是回去了,基於各種理由,基於家裡的事業,基於爸媽的身體健康,基於親人的情緒勒索,基於各種放不下的羈絆。


回家之後,才發現家庭沒有因為任何人的離開而改變,包括以為已經改變了的自己,一回到家,還是回到過去的那個自己,只是更多了難以言說的情緒。


他們還是像小時候看著父母爭吵時的自己一樣無助,一樣悲傷。

他們長大了,有經濟能力了,可是情緒,還是一直都跟爸媽連在一起。


或許也因為這樣,在自己的親密關係當中,總是會害怕自己不小心變成爸爸或媽媽的樣子,卻總在不經意時,脫口而出那個熟悉的句子,那情緒的控訴。


以為不成家就沒事了。


可是回到家裡,卻不知不覺開口對弟妹說,「為什麼你們不能理解我的處境」,「為什麼你就不能聽話一點」,好像自己也變成了爸媽的化身,繼承了爸媽的眼光,擔心著他們長不大,擔心他們沒辦法承擔責任,擔心他們不聽話。


這個發現,往往令人心驚,無力,也悲傷。

悲傷,是因為發現,給出不傷人的愛真的很難。


這些理解,說起來容易,但要改變,卻非常困難,一個家庭不給空間長大的孩子,一個還沒有學會辦法長大的孩子,就必須用著很辛苦的姿態活著,也因此,就更難離開家庭的困局。


學長大不容易,找到能陪著自已學習如何長大的人也不容易。




//更多文章//

▎月球上的心理師部落格


▎馨思診所好文部落格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