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葉秉憲

【是誰創造了安娜?童年幻想怎麼影響我們的人生】

每個人身邊,可能都多少遇過幾個看起來光鮮亮麗的朋友。跟他們還不熟的時後,總是會很驚嘆於他們的自在和坦然。但若有機會跟他們更靠近時,卻時常感覺到這些看起來很美好的外貌背後,藏著一些令人心疼的脆弱眼神。遊走於華爾街和紐約上層社會的年輕女孩,安娜德爾維Anna Delvey便是一個令人費解極端例子。



---防雷警告---

在【創造安娜】影集中,作者把報導的內容聚焦在『安娜的詐騙行為,凸顯出資本主義社會的不公與荒謬。』但也同時對於安娜本人成長歷程與內在狀態,留下了些蛛絲馬跡,幫助我們進一步思考與探索,到底安娜是怎麼被創造出來的。本文將會提及一些劇情細節,去理解安娜的心理世界,以及她對旁人所帶來的心理影響。

『沒有一個孩子,應該聽到父母這麼說。』甫升格為人母的記者,放棄了繼續報導安娜背景的寫作計畫,直接返回美國。其實,在劇中畫面和對白的描述裡,安娜的父母看起來溫和,對來訪的記者細心款待,並且描述了自己在異國生存的艱辛。唯獨,對於安娜的評價,只淡淡地落下一句『她從來都不是我們的。』這樣的描述在整個畫面裡面是弔詭的,溫馨的色調裡面,卻有一段這麼冷酷的關係。顯示出,安娜與她的父母不知道從何時開始,在心裡層面就已經如同陌生人一般。母親完全不明白孩子的狀態,也不再試圖去理解孩子,輕易的將這個孩子的一切與自己切割開來。


而青少年時期的安娜,跟她的父母一樣,面臨著種種對移民者的污名化,在校園裡面努力的適應和生存。明明全家人都一樣辛苦,安娜在那個當下,卻只能感受到自己一個人面對著所有的困難和挑戰。『在這些人面前,你要展現自己高人一等。』在小小安娜的心裡,一直謹記著這句話。在這些辛苦的成長過程中,她開始找尋自己擺脫痛苦的方式,大量地學習關於時尚和藝術的一切,讓自己有能力變成任何人,也讓人們開始敬畏她。身處異地,又缺乏父母親的理解,這種極端的孤獨感,看來是養成安娜極端價值觀的一個重要因素。


但怎麼說都還是覺得很奇妙。這世界上很多事情,不是只發生在一個人身上,但卻可以在不同人身上發展出截然不同的結果。安娜的生活固然痛苦,但也不是每一段痛苦的人生都可以這麼戲劇性。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真正塑造孩子性格的主因是他們的 #幻想。在劇情裡的描述,安娜的父親並沒有展現出與安娜相似的強烈性格。但在安娜的幻想中,卻不知不覺抓住了父親說的一句話,做為她脫離痛苦的途徑。彷彿,這就是唯一而且最好的方式。並且,在父母親越來越不能理解她的行為,甚至基於種種生活壓力而放棄去理解她的這個當下,她的幻想在自己的腦海中越演越烈。


孩子的思維方式對大人來說常常是無法理解的,他們會留心觀察到我們不曾注意到的細節,也會用不合乎理性邏輯的方式讓事情連結。有時候會聽起來很好笑,有時候會讓人一頭霧水,但這就是孩子認識世界的必經錯誤與修正。大人的工作,其實就是耐著性子不斷地聽,盡可能地理解。就算有不理解的地方,就待在旁邊,讓她知道她並不孤單,可以繼續安全的探索這個世界。讓孩子不用帶著焦躁不安的情緒,來面對世界上的所有挑戰。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