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龔毓雯

【智慧生活中的生活智慧】

2021對所有人來說以一種極為嚴峻的方式,迎來了最漫長的暑假。

短時間且強烈改變了大家的生活模式,此時我們慶幸電子產品的便利性,工作及學習上更變得必需賴以維生,迫於 #疫情 使然,展開新的人際互動模式。

實體的人際互動轉為線上,部分避開了平時的社交負擔,減少社交焦慮大量回歸家庭生活的人際互動。

上述的狀況,不論你喜不喜歡,我們每天主動且被動的和便利性可親性極高的社群和電子產品黏在一起。

過往茶水間相遇的談天,會議時間一起團購手搖杯的時光,或是享受自己漫步在街道,或享受咖啡廳的獨自時光,不可否認的是,那些與人互動的瞬間,都讓我們可以回到最初的。

近來使用社群及電子產品這些看似熟悉卻又有些不同的人際連結,

讓我們開始花更多時間在網路上:

 睡眠改變:

一整天生理上暴露在已知的藍光刺激,影響睡眠品質,過多的資訊量讓大腦可能到睡覺的時候還在不停運轉。

 工作與休閒時間界線模糊:

雖然有明確的上下班、課的時間準則,但當資訊的取得管道單一又非常方便的時候,往往讓人忽略了時間的架構,許多人甚至說,在家工作反而有更長的工時。

 訊息敏感度改變:

面對訊息可達的便利性,過度敏感而產生焦慮的感受,時時確認最新工作學習資訊,重複的檢查與確認的 #資訊恐慌;也可能面對訊息產生疲乏,當所有資訊及人際互動都仰賴電子產品及社群,變得毫無興趣不想反應,只想被動的看著一部部影集。

 人際互動不明確引起的困擾:

文字、影音各種不同的互動媒介,當沒有在當下有立即的反饋或澄清,的確也造成一些溝通的不明確與因著溝通不明而產生的情緒。

 影響情緒:

上述的狀況,都明顯影響著我們的情緒經驗,當這些狀況成為日常時,長期下來可以想見不利個體心理健康發展。

其實,與人連結是處理社群或電子產品困難離手的絕佳妙方,然而當我們的連結卻需要仰賴通訊工具時,需要思考的是,我們可以如何好好使用,讓電子產品及社群回歸它們被發明的初衷,由我們主動地控制使用,甚至是有意識地分配使用。

讓社群及電子產品成為人與人間的溫情連結,而非我們面對人際的唯一管道。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