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有個需要照顧的家人時,作為照顧者的我們常常感到壓力越來越大,雖然大家都告訴我們要先照顧好自己,我好,我們的孩子、父母、伴侶等等被照顧的人才會更好,但這句話聽起來還是壓力好大,好像我的身體不是我自己的。需要透過一些方式,真正回歸到專屬於自己的照顧。
以下提供照顧三「保」,說明看待照顧的方式,了解如何透過資源協助我們分攤照顧責任、喘一口氣,以及萬一必須長時間待在照顧的人身邊時,該怎麼撐出一點屬於自己的空間。
• 「保」持觀察與理解,釐清可以做到的範圍
面對不同的照顧對象,往往具有不同的挑戰,成為照顧者往往期待能顧到最好,彼此能夠和諧相處,但被照顧的小孩、長輩或其他親友,可能怎麼都不聽指令、堅持原來的做法或隨便亂發脾氣,有些時候是相當挫折而容易產生壓力的。此時要提醒自己去思考:這些情況是一直以來都這樣,還是從什麼時候才開始變成這樣。
如果是前者,可能是親友長期以來的脾氣或能力上本來就有一些限制,即使我們再怎麼努力也沒辦法有明顯的改變,多同理這些狀況,並在發現自己也變得緊繃時暫時遠離現場,照顧好自己的心情和健康。如果是後者,這說明可能是最近出現的事件(如:搬家、升學、感情)或症狀(如:失智症)有關,在對於現在的生活不熟悉下,產生了依賴、混亂等等過去沒有的狀況,可以透過一些方式,讓情況有所改善。
有壓力時,先深呼吸由一數到十、放鬆一下,嘗試分析哪些是不可改變的先天能力或個性,哪些是可改變的壓力源與症狀,依據情況決定該怎麼做,適時放過自己,才不會在投入照顧的路上充滿挫折。
• 「保」留空間,尋找可以幫助自己和家人的資源
照顧,是「照」看家人的同時,「顧」好我們自己。求助並不可恥而且有用,並不是每個人天生都有照顧策略百寶箱,即使理解被照顧的人怎麼會這樣,也可能無法應付生活中的大小變化球,這個時候,尋找同樣照顧孫子女、小孩、長輩、身心有些不方便的親友的群體,一同聊聊遇到的困擾與對策,可能會發現這些困擾許多人都會遇到,而在團體中找到力量。
求助不只是聊聊,當我們發現只靠自己撐在那邊,最後只會自己和被照顧的長輩、小孩、親友都很累,找家人一同分攤作為替手,即使只有每天一小時,至少家人對於被照顧的人多了解一點、多一個討論的可能,放下照顧的一小時,也能喘口氣、休息一下。如果對被照顧的人無計可施,或完全找不到替手怎麼辦?我們可以轉身向外,找專業人員一同協助,獲得好的照顧策略,也保留一些空間給自己、先顧好自己,這不是為了讓我們有更多力量、更多的正能量去照顧家人,而是為了自己的健康、自己的未來而顧好自己,我好,家人會更好。
• 「保」養自己,思考未來規劃 照顧就像馬拉松長跑,如果在起跑點就全力衝刺、把整個自己投進入,只會很快就累了、抽筋,越到後來越辛苦,而且,我們還有我們自己的人生,如果不斷投入在照顧中,有一天,對家人的愛可能會在疲憊下變成不耐煩,或忘記本來的自己喜歡什麼、是什麼樣子。透過前述提到的資源,讓自己每天抽出至少十分鐘,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把著眼點放在未來,這些做自己的時間,也是種喘息。 《都被綁在家中了,該怎麼規劃未來?》 這確實是照顧者的兩難,即使每天一個小時由喘息服務進場,進出門就會花掉不少時間,到了照顧如此緊繃的時刻,線上課程、遠距工作與在家技能,或許是這個時間為自己撐出空間的方式,例如應用在家的時間學習打毛線、烘焙、發展代購業務或準備各類考試,雖然可能大多數時間被照顧所干擾,但至少有一件為自己做的事,將有機會為生活注入期待與力量。 照顧,終有一天會走向照「故」,不論照顧的對象是誰,都會在遙遠的某一天迎向終點,唯有照顧好自己,我們才能在照顧家人外,仍能擁有自己的生活,和被照顧的親友一同茁壯,即使有一天不再是照顧者,也能自己繼續前行。以上三個「保」不是絕對,但期望能提供一點發想,作為全職照顧者的小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