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劉彥君

【產後憂鬱知多少:不是只有媽媽才有產後憂鬱】

「永遠都睡不夠」、「擠不出足夠母奶餵飽寶寶」、「體重瘦不下來」、「長輩總是喜歡給予各種意見,真的很難溝通!」、「不是說第一胎照書養?每一本寫的都不一樣,到底哪一種才是最好的?!」、「沮喪想哭、自我責怪、逃避人際關係,覺得自己像被邪魔附身一樣」這些是新手媽媽們在孩子出生後常聽到的心聲。


談到產後憂鬱,大家通常直覺想到的是剛生完孩子的媽媽們,因為懷孕生產的疲勞、照顧新生兒的辛苦而出現心情憂鬱的狀況,但現在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爸爸們也會在孩子出生後經驗到「產後憂鬱」。關於產後憂鬱,現在不是只從女性的賀爾蒙變化、照護新生兒的負擔來解釋,更傾向用家庭系統及生活適應的觀點來理解。

孩子的出生,對夫妻及家庭來說是一個重要的轉捩點,在迎接新生兒到來的喜悅過後,緊接而來育兒挑戰,通常為夫妻關係帶來相當程度的壓力,而進入親職角色(父母的身份)也是困難的適應問題。

寶寶出生後,新手父母必須開始照顧孩子喝奶、拍嗝、洗奶瓶、換尿布、洗澡、哄睡,還要應付半夜啼哭、生病等等諸多事項,加上許多夫妻還必須兼顧工作,因此夫妻過往的生活作息、社交生活都會受到嚴重影響,伴侶彼此間的角色也從單純的夫妻關係,必須加上父母的親職角色。

即使現在有許多育兒、教養的書籍或資訊,但每個孩子的出生並沒有附送「寶寶說明書」,每對父母都需要摸索如何照顧自己的寶寶,磨合出適合自己家庭的照顧方式,其中的辛苦不言而喻。

為人父母始終是一項做中學的挑戰,父母的個人生命歷程及親密關係也都在孩子出生後,經歷快速並劇烈的轉變,父親與母親產後憂鬱很多時候是因無法適應這樣的轉變而產生的情緒困擾。

產後憂鬱症顧名思義為生產之後的期間發生的憂鬱症,是產後4個星期內出現憂鬱情緒、失去興趣及樂趣、失眠或嗜睡、食慾變差或變大、注意力或做決定的功能變差、無價值感、自殺意念或行為、心理動作性遲緩或激躁等症狀。

上述這些憂鬱症狀不僅會出現在母親身上,同樣有可能出現在孩子出生後的父親身上,稱為「父親產後憂鬱」。

母親的產後憂鬱可概分為三類:

(一)產後情緒低落:盛行率約為30-75%,大多於產後的3-10日內發生,時間短暫、症狀較輕。

(二)產後憂鬱症:盛行率約10-20%,症狀與產後情緒低落類似,但較為嚴重、症狀多樣化、發作時間長。

(三)產後精神病:此為產後最嚴重的情緒障礙,盛行率約為0.1-0.2%。不同研究報告中女性產後憂鬱發生率約為10%-37%,而男性的產後憂鬱的發生率約為8.4% - 28%。

產後憂鬱不僅影響父母本身的身心健康,也會影響親子間的互動關係,對家庭系統、親職教養行為產生負面的影響;另外,有憂鬱症的一方也會干擾另一半與小孩的互動,而負向的親子關係可能對小孩未來的認知、行為、社會和情緒發展都會有影響。

產後發生生活重大事件、婚姻品質不佳、育兒價值觀與配偶不一致、溝通問題、從另一伴與重要他人獲得的社會支持不足、父母角色調適困難、照顧新生兒的壓力種種因素,都會增加產後憂鬱的罹患風險。

因為現代社會對性別角色的期待已經有所改變,現在的爸爸們也被期待負擔起照護孩子與分擔家務的責任,很多父親也無法免於照顧小孩的疲倦以及睡眠的減少,以前被認為影響女性產後憂鬱的風險,也被加諸到男性身上,加上男性傳統被期待的養家壓力,因此男性與媽媽們一樣可能發展出產後憂鬱。

然而父親的產後憂鬱多在產後一年內逐漸增加,在產後12個月憂鬱症狀達到高峰,這跟女性在小孩出生時就容易有憂鬱症狀是不一樣的。

在孩子出生後,家庭生活常因孩子而必須重新安排,不只是時間上的安排,夫妻互動方式、育兒家務的分工、家庭經濟的支出都隨之有大幅的改變。

過去許多研究都發現孩子出生帶來的挑戰和考驗常讓婚姻進入低潮期,降低婚姻品質,而筆者過去的研究也發現新手父母在產後的婚姻滿意度越低,憂鬱程度會越高。

婚姻滿意度降低容易成為壓力源而憂鬱,而有憂鬱傾向的一方容易與配偶發生衝突,對婚姻關係越不滿意,是一個惡性循環。因此,促進夫妻間雙方良好的溝通模式、提升婚姻品質,能使新手父母在迎接新生兒時有較好的心理適應,降低產後憂鬱。


不論是父親或母親的產後憂鬱,若將其視為孩子出生後夫妻要面臨的調適困難,新手父母要如何應因產後憂鬱症呢?


1. 夫妻共同分擔家務:夫妻一起討論協調出適合兩人的育兒照顧及家務分工,兩個人能相互支援。夫妻雙方均投入照顧寶寶或打理家務,會使夫妻凝聚力更強,遇到問題一起討論時,雙方更容易達成共識。

2. 夫妻互相扶持鼓勵:即使照顧孩子很辛苦,也不要忘了互相支持打氣,有了情緒上的支持與互相體諒,才能維持開放性的溝通。

3. 尋求社會支持:有困難時能向家人尋求支援,參與社區機構的活動,也能獲得一些實質的資源協助。透過社交網路,與其他新手父母交流時,也能發現同理的支持,達到情緒上的陪伴。

4. 留時間給自己:有時候對自己好一點,不要內疚,暫時托育寶寶,或與另一半輪流,短暫地離開「父/母」或「妻子/丈夫」的崗位,出外走走、呼吸新鮮空氣,回到家庭中會更有能量和自信。

5. 尋求專業協助:當憂鬱症狀嚴重時,不要害怕尋求專業協助,藥物治療及心理治療都能有效地協助緩解憂鬱症狀。如果能一起尋求夫妻治療,更有助於處理家庭及夫妻面對孩子出生後帶來的適應困難。


產後壓力導致的憂鬱不僅影響父母的心理健康,進而影響整個夫妻關係及家庭系統的運作,同時也可能影響在孩子在生理、心理、認知上的發展。夫妻一起正視產後的情緒變化及壓力,尋求各方面諮詢,一起並肩渡過,是面對產後憂鬱最好的方式!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