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一齣劇,結束時一定會有失落感,一部分的失落來自於與這部劇的分離,一部分是來自於對劇編排結果不如己意的失落,有時追劇就只是想滿足現實中無法完成的渴望,因此很多觀眾內心很期待結局是HE(Happy Ending),即使可能離譜、荒唐的情節,也要得到「有情人終成眷屬」的理想期待,每個人對於一齣劇結束的失落,表現的反應也不同,舉例來說,韓劇「二十五、二十一」這部劇,選擇了比較符合大多數人的現實狀態,「曾以為的永遠,遠處回看,只是一段旅程」,因此網路上希望是HE的網友,做了梗圖,罵編劇,有些人把失落化為創造力,自己重新編劇,希望改成想要的結局,還有人會不斷反覆的看劇、聽主題曲等,持續地將精力灌注在劇裡,為要延長與劇的關係,避免內心感到失落。
看完韓劇「二十五、二十一」,個人認為此劇在講述青春的過程已經足夠好了,但我想到這部劇會讓我們投射什麼呢?看著劇中人物青春的樣子,是否讓你回想到自己青春的樣子?為了目標義無反顧地向前衝(奔向擊劍與可敬的對手);屢敗屢戰為得是要贏;為了逃避被爸媽指責而可能陷自己於危險的地方(去夜店闖禍);傻乎乎的行為(找一群人幫忙抬車);爸爸過世的悲痛無人陪伴無人了解;媽媽忙於工作連爸爸的葬禮都無法出席;媽媽不懂得陪伴以至於孤單地獨立長大;從小隱隱約約讀到爸媽希望你快點長大的明示暗示;卡在某個年紀;卡在遭遇的重大事件裡;成長過程深受到時代影響(金融風暴、新冠肺炎);或是受到某些電視上出名者的話語與行動影響;曾經一起玩鬧的同伴,現在散居四方(葬禮才能相聚)……等,還有其他很多的投射點,因著我們把自己的素材和電視劇中的人物重疊,所以對劇產生情感連結,時而為劇中的人事物情緒起伏,時而為自己的故事情緒波動。
我也有些失落,我想像著如果羅希度和白易辰不是先找通訊行老闆而是先找心理師做伴侶諮商,那他們在山洞口的對話(第16集),就可以由心理師協助翻譯愛的語言,兩個人其實都愛著對方,但都因為陷在創傷裡,沒有力氣好好對話,舉例來說,心理師可能會幫助他們看見彼此是相愛的,只是彼此某些想法與信念卡住關係,易辰因為愛,不想負面情緒影響希度,害怕把希度拽入地獄跟著一起痛苦,可能因為他有著「我只想要給希度累績最棒經驗」的信念,也有著遇到事情會選擇先躲起來,要等到情緒過了,才有辦法說出自己感受的模式;希度因為愛,所以想分擔易辰的一切,儘管她不確定自己是否真的能承接,渴望易辰能夠對她敞開心,因為希度與媽媽互動的經驗裡,已經受夠了「在關係中孤單一人的感覺」,當然,心理師能做的有很多面向,反應彼此的情緒、想法、行為背後的意圖,協助他們說出無法說出的話等等,伴侶諮商不一定讓他們不分手,但可以好好理解彼此的狀態,或是可以好好說再見,至少可能不需要因為說出傷人的話而自責愧疚地困住自己生命的腳步。
最終回讓我印象最深的是中年希度失去了那個奮不顧身往前衝且熱情年輕的自己,直到好多年後透過找回日記本才原諒與釋放自己,遺失的日記就像是凍結了某段的回憶,我在會談室裡也常聽到類似的故事,來訪者停在某段回憶、某個年紀,某個創傷,只是能夠進到會談室的來訪者,多半是自己覺知到自己某個生命齒輪卡住的痛苦,但很多尚未進來會談的人,可能只是還沒意識到自己的狀態,我想藉由這劇的男女主角生命中遇到的事情,談找心理師的時機,如果你的生命經驗類似希度,小時候經歷喪失親人未處理的悲傷失落、爸媽以工作為重,沒有大人陪伴,獨自摸索,在不安中孤單的長大、在關係裡不知道如何愛與表達愛(除了說加油,你還可以說什麼)、屢戰屢敗的挫折、壓抑情感,向外表現沒事的不一致、分手的創傷、失望失落感達到滿點、母女關係等,如果你的生命經驗類似易辰,爸媽過失波及到你、習慣逃避挫折、在情感關係裡害怕示弱逃避溝通、被分手的痛、情緒界限紊亂、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等。以上這些情況(或是其他沒說到的)都可以找心理師陪著一起探索,我是透過心理師陪伴探索生命過往而轉換生涯成為心理師,我體驗到能有一個人穩定陪伴是可以感受到安全感與幸福的(作為心理師,我也一直這樣陪伴著我的來訪者)。
面對追劇的失落,我寫了這篇文章來處理我的失落,我不是要評論這齣劇的編劇敘事、導演手法、演員演技、翻轉結局等,而是以心理師的角度提供現實生活中的白易辰們與羅希度們,當我們像希度的女兒敏彩偷看著希度的生命故事,我們也許可以試著往內看見自己的失落正在說什麼,敏彩的態度是「我不再看媽媽的日記了,我現在也要來寫我的故事,一個更精彩的故事」,你呢?你也想開始寫自己的故事了嗎?如果還不知道怎麼做,就來找心理師吧!!!
吳宸希
照片出處:TVN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