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雷諾的心電感應跟其社會計量的概念息息相關,如果單獨來看心電感應,會著重在兩人之間的當下展現、相互辨識、投射測試、反應與確認等等的程序,如果缺乏彼此的核對跟澄清(或是會心encounter),很容易就成為單一的投射跟自我證成(投射性認同)。但無論有沒有發展出成熟的因應機制,無論是「病態的」或是「正常的」投射(放入括弧,成為懸置),都會建構出兩人「內在的」與「外在的」社會計量。而莫雷諾的社會計量概念,則可以呈現某個時間與空間下的人際(多人的)互動狀態,是多個人相互堆疊的心電感應結果。
因緣和合,是另一種社會計量的展現,但呈現是的一連串時間與空間的社會計量總和。菩薩畏因、眾生畏果,體現的是對於因緣發展之必然性的領會,就像是移動的物體,有其動能與方向,也有其相吸與相斥的當下互動。當時間與空間的延續性隱晦不明的時候,只能看到某個橫斷面的社會計量,但是社會原子從哪來,往哪去,就顯得更難預測。
在心理劇的現象中,如果對於團體成員各自的背景與經歷有一點點知悉的話,舞台上呈現的心電感應,就變成可以預測的動力變化過程。有時候主角會選誰當替身,會選誰當對角,都成為一種導劇過程中的學習經驗。如果能夠看到這些心電感應與社會計量背後的因緣和合,劇的開展與呈現,也就是團體的集體自我呈現,似乎也多了些瞭然。
如果把心電感應、社會計量、以及因緣和合放進自己的人生核對,大概就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