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匿名者

童話的結局不是全部,在於能否理解人生轉化的契機





在榮格分析裡,神話、原型、跟象徵等扮演重要的角色,讓集體的文化或靈性,能夠透過傳統儀式、神話傳說、日常生活,一點一滴地滲透進個體的人生裡。

無論解讀夢境或是神話,有的分析師會從正面的態度來感受跟理解,透過連結夢境跟神話裡的原型,能夠帶給自我更大層面整合。


(以前也許我們只注意到白雪公主,但忽略了王后也是渴望被愛跟安全感的)


但是神話跟夢境,也可能帶來不同層面的提醒跟叮嚀,需要我們從不同的可能性,重新去討論跟理解神話跟夢境的含意。

最近診所等候區的書架上,放了些有關神話或童話的書籍,我也好好看了以前熟悉的童話故事跟沒閱讀過的故事,例如這張照片裡的「白雪公主」。在閱讀白雪公主時,很多童話的細節都已經被我遺忘,透過重新閱讀,才發現童話裡有許多提醒,也許是遺忘、也許是早期的版本被過度簡化、或就像是被迪士尼商業化了,我對於白雪公主的故事也就記得片片斷斷的。如今有機會再仔細閱讀,我想,童話不是寫給兒童閱讀而已,童話也是寫給每位成人的內在小孩閱讀跟感受的。


童話故事是不是都是「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至少王爾德(Oscar Wilde)不這麼認為,無論是快樂王子破碎的鉛心、抵著玫瑰棘刺高歌的夜鶯、抱著美人魚一起被海浪淹沒的漁夫等等,他撰寫的童話,讀起來都讓人心痛,但都很有深意,也對我們真實的人生有許多啟示。

無論是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或一千零一夜,都有其陽光與陰暗的面相,如果下次有機會,在等候的片段,歡迎抽空瀏覽書架上的童話故事書,就像是說故事給自己的內在小孩聽,給自己一些這樣獨處的時間,跟自己的內在小孩一起成長。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