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跟一個在國外精神醫療機構工作的友人聊到,他正在帶領一個精障者子女的團體,那些孩子大約都才國小的年紀,但時常講出超乎他們年紀的成熟言論。
我們可以想見,在情緒或精神方面有困難的父母們,其實很容易因為困在自己的負面情緒之中,而忽略掉孩子的請求與需求。孩子們看在眼裡,也會逐漸明白在這個家庭之中,自己需要反過頭來照顧爸爸媽媽,想要他們可以過得更開心一點。久而久之,孩子們會不知道如何說出自己的感受與需求,在身旁的大人的眼中,變成一個『體貼』、『善解人意』、『很乖』或『很獨立』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這些孩子會在各方面對自己有很高的要求,在社會期許的角色價值上也常常有傑出的表現。這是因為,從很小的時候,他們就已經是身負照顧重任的大人了。 在治療室裡面,我們常常會遇見這樣的孩子,長成大人之後肩負著難以承受的情緒壓力。在工作或學業上,他們常常有卓越的表現,但卻經常認為自己不足,始終想要讓每一件事情完美。走進治療室的契機,往往是忽然的工作或感情壓力,讓他們崩潰,不再像原本一樣『面面俱到』,這時他們擅長擔任的照顧者角色破了一個很大的洞,對人生產生許多茫然的恐懼感。 『我不知道我自己為什麼會變這樣?我好像什麼都做不好了。』他們常常這樣感覺。 這時候,他們才會開始一趟,『重新長大』的旅程。這比第一次長大更為困難,因為他們要一起學會放掉過去養成的習慣,原本賴以維生的生存技能,不去討好,不過度照顧別人。慢慢的,學會回過頭來偶爾任性,像個孩子一樣,但也會越來越靠近自己的感受和情緒,找到一個有『自己』也有『重要他人』的世界,一個平衡的世界。 如果,你身邊在身邊遇到一些『非常成熟』的孩子,請記得提醒自己,讓孩子像孩子一樣活潑一樣玩。孩子的自由自在會帶來一些挑戰性,身為大人看在眼裡,會有一些緊張。但在安全的界線之中,這是他們應該得到的童年,也是他們能夠安心長大的前提。 (大人們也不要害怕自己的情緒,你需要的是家庭的支持,或是專業人員的陪伴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