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匿名者

請珍惜跟精神科醫師會談的時間


精神科醫師,不應該只是負責開藥!無論醫師或是個案,都需要時間建立安全感跟信任感,也需要時間了解病情的脈絡跟症狀,才能夠評估個案當下的診斷、用藥或心理治療與否、社會家庭的介入處置、以及後續如何追蹤。這些都是需要花時間的,精神科醫師不是算命師,不是幾分鐘的初診,就能夠完成上述的這些任務(初診通常都需要20-30分鐘)。




那複診呢?複診通常跟上述的步驟一樣,每次的病情都會改變,有時候要症狀減輕要減藥,有時候症狀惡化要調藥,有時候病情好轉穩定要停藥結案。但這些都需要花時間會談。每次健保的門診會談也都需要8-10分鐘左右。如果醫師只是告訴你拿藥,幾分鐘或不到一分鐘就請你去拿藥),真的不太容易完成上述的工作。 儘管短時間的健保看診無法取代穩定的心理治療關係,但是精神科醫師每次的健保會談,都應該具有評估跟治療的目標。這些都是個案要學習去找到適合的醫師跟自己的病情工作。 就算不同的醫師,有不同的醫療習慣,但最重要的是,個案必須要學習判斷怎麼樣跟醫師建立有效的合作同盟關係。不是去一廂情願地接受藥物的神效,也不是一味地接受自費的課程、諮商或是心理治療。理論上,這些都是精神醫師要跟病患一起合作跟討論,兼顧生理、心理、社會的全人照顧的考量,討論哪些是真正對病情或是困境有幫助的,才能漸漸地看清楚個案的需求,改變往後的人生。 圖,取自Plum Village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plumvillage/?fref=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