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游賀凱

邊緣家庭的學生生涯輔導


游賀凱,代理教師,花蓮縣學生輔導諮商中心)

我對邊緣的理解是非主流、非中心的,以家庭結構來說,像是單親家庭、隔代教養…,我自己就是從單親家庭中長大的孩子。邊緣家庭可以有很多意涵與刻版印象,然而在許多不真實的想像中,其中之一的真實是邊緣家庭的有限資源。



母親在外縣市偶有傳出身體不適的消息,她是年紀大了,也越來越沒有人與她作伴,在長期有限的資源條件下,不論是經濟與人際,她都覺得自己的人生沒有被足夠的善待,很多時候覺得自己委屈辛苦,經常抱怨與要求別人,在被動攻擊與主動攻擊間反覆著。

我自己也很難不中計,被激怒是常有的事情,後來我和母親只用LINE溝通,至少可以深呼吸後再打字送出。


總之,經過幾十年的主被動攻擊的情境訓練,多多少少比較敏銳到相似的情境議題,覺得這或許是邊緣家庭中的議題。

我自己簡單整理,面對在這樣的邊緣家庭中分出可以做的與做不了的事情。

即便在家中,都劃出你與家人的界線。

界線的意思是:你允許自己被對方影響多少,你的空間越限縮,短期在心理上覺得寬待對方,對自我犧牲的感覺良好。長期因為過度限縮的空間必然有壓迫,以及接連不斷的干擾,委屈與怒氣必然,又回頭責怪對方。


也許一開始的界線可以設定清楚在自己確定長期下來不會不滿的範圍,但是這樣一來很容易遭到對方的埋怨,其實,設界線的行動本身就會引起抱怨,就預備好承受,讓自己先有空間不受干擾的長出能量,才能處理後面仍會持續影響你的事情。

設界線的好處是,讓對方在自己的範圍內做他原本的自己,他怎麼過日子,都不至於影響你太多,你也不用為了對方的每件事情煩惱,即便交集的生活事務仍然會困擾你,但至少都比被每件事情困擾來得好。


bottom of page